要說根特必去景點,位於城區核心區域的根特鐘樓(Belfort van Gent/Belfry of Ghent)一定名列其中,這個高度超過90公尺的根特象徵已經有超過八百年的歷史,為世界文化遺產–比利時全境到法國北部鐘樓群的一部分。
根特鐘樓的參觀重點跟布魯日鐘樓一樣,都是登上觀景台、眺望天際線。不像布魯日鐘樓得要爬366階才能登頂,根特鐘樓有設置電梯,但是…天際線的景色不如布魯日。
這一篇遊記會先介紹根特鐘樓內部的展覽與觀景台景色,再分享周遭的重點建築(例如:根特市政廳、The Stadshal),文章目錄:

根特鐘樓簡介與觀景台
根特鐘樓位於城區核心地帶,北邊是根特市政廳、左邊是聖尼古拉斯教堂與 The Stadshal、右邊是聖巴夫大教堂,算是根特之旅的重點遊覽區域,也可以找個區域搭配長焦段鏡頭拍拍根特的象徵:鐘樓的龍。
這個高約91公尺的鐘樓比布魯日的鐘樓高了一點點、是比利時最高的鐘樓,屬於比利時全境到法國北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鐘樓群的一部分。
鐘樓歷史超過800年了,於1313年動工後一開始蠻順利的,但後來遇到英法百年戰爭、根特被捲入其中,導致工程停擺。在1377–1380左右加上尖頂以及根特的象徵:鐘樓上的龍,於15世紀加上布料大廳。它的歷史其實沒有很複雜,就是經過幾次改建,尖頂跟龍都換過不少次,鐘的數量也逐漸增加,內部的介紹蠻豐富的,可以仔細看一下!






完成驗票、進入鐘樓後,可以看一下入口處的布料大廳,這是1425年左右增建的,做為檢視布料品質的場所。
以前法蘭德斯地區的重要產業活一是紡織業,由英國進口羊毛後加工製成布料,再出口到英國。是說…興建這個布料大廳的時候紡織業已經逐漸沒落,這個大廳也沒根據原本的規劃蓋完。
我建議參觀鐘樓內部再逛這區域,沒時間可以跳過。總之,入內後遵循指示就可以到下一個區域。鐘樓的參觀動線很簡單、是單向道,順著指示就可以很流暢的走訪各個區域,不用擔心錯過某些區域或迷路!


根特鐘樓雖然有設置電梯,但要先依循動線走一小段,沿途會提供不少文字介紹,例如:鐘樓的歷史、龍的由來,可以花點時間閱讀。中間有一大洞,那是…吊掛大鐘用的。離開第一個介紹區域後順著指示會到下一個地方,那邊才可以搭電梯。
我是搭電梯上到觀景台,好像也可以走樓梯,兩者動線跟參觀順序可能有點小差異,請以現場指示為主,只要全程順路走就可以造訪所有區域


離開上一個區域、沿著動線繼續走就會到下一個展間,主角是鐘樓的龍。
這隻龍的由來眾說紛紜,英文的 Wiki 說龍是由布魯日偷來的,而這對應到布魯日城堡廣場旁邊盲驢巷的傳說,另有一說是龍是13世紀時某位伯爵由君士坦丁堡帶過來的。
事實上,根據鐘樓內部導覽(以及荷蘭文 Wiki)的說法,這是根特人請當地工匠鑄造的,無聊但合理。
除了充當風向儀,這隻威武的龍也是根特祕密的守護者,以前城市的特權會記錄在文件上,而文件會保存在城市最安全的區域,鐘樓曾經充當這個場域、保存在一開始看到的寶箱(但我不確定這個寶箱是否自古流傳到現在)。
總之…這隻龍的來源很平凡無奇,目前的龍是於1980年利用直升機吊掛上去的,曾經在2018年的根特嘉年華噴過火。看完這區域後就可以搭電梯上樓了!



搭乘電梯到上層之後可以先看一下鐘琴,那邊會說明如何以鐘琴牽動大鐘,說不定有機會看到它的運作,逛完觀景台下樓之後,會經過 Bell Rooms,我等等再介紹!
由鐘琴區域走一小段階梯就能到根特鐘樓的觀景台,之後就是繞一圈走走拍拍、欣賞360度的根特天際線。雖然周遭沒有討人厭的遮蔽物但是…走道很窄,遊客多的時候要互相讓一下。上去跟下去的地方不一樣、請遵循動線指示。



關於主要的拍攝方向,穀物市場、聖尼古拉斯教堂、伯爵城堡都在鐘樓的西邊,只有聖巴夫大教堂在西邊,建議上午過來,這時候由東往西拍是順光的。至於景色,我覺得布魯日大勝,它的天際線由櫛比鱗次的紅屋頂組成,根特相較之下遜色多了,但還是很值得上來看看啦,有電梯可以搭就是大加分!
順著動線下樓後會經過 Bells Room,就是展示許多鐘的房間,會詳細說明各個鐘的用途。最重要的用途當然是報時,為了讓居民留意到鐘聲,在正式報時之前會先敲幾次、提醒民眾大鐘要報時了,然後才會敲響報時大鐘。
另一種用途當然就是警備或活動用的,鐘樓會建的那麼高,就是為了取得更佳的視野,在敵軍來襲或者發生災難(例如:火災)時發出警告。有興趣的話可以仔細看一下介紹或影片,我是快快帶過這部分。





回到入口之後,可以拍拍一樓的布料大廳,其實沒啥好看的。離開之後可以找一個特別的雕刻:Mammelokker,鐘樓下層的介紹有提到這個故事,大意就是這邊曾經充當監獄,監獄的入口有一個雕刻,典故是羅馬的傳奇故事:Roman Charity:
以前有一位羅馬人被判決要活活餓死,他的女兒可以探監但不能攜帶食物,然後…這位女兒在探監的時候以母乳餵食父親,後來這位羅馬人就被釋放了!
看完這個雕刻之後就完成根特鐘樓之旅了,可以在四處走走拍拍!


根特鐘樓參觀資訊
- 地址:Sint-Baafsplein, 9000 Gent, 比利時(Google Map 位置圖)
- 開放時間:通常是10:00–18:00,7–8月開到20:00,最晚入場時間是閉館前40分鐘
- 票價:€ 11,可憑免費參觀,可憑根特城市卡免費入場
- 相關網頁:官網|根特城市卡
根特鐘樓周遭漫遊
The Stadshal(英文:City Pavilion)是一個很奇妙(難以理解)的建物,這個頂棚長約40公尺、屋頂為木製,四腳以水泥柱支撐,屋頂設置的超多燈光,點起來有點迷幻。
如果你覺得這個頂棚建物很突兀…別懷疑、它真的很突兀,2012年落成後被大肆批評一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強調當局在興建這個建物時沒有先諮詢他們。
需要諮詢的原因是…旁邊的根特鐘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個頂棚的設置可能會對周遭景觀有負面影響,最明顯的改變就是由鐘樓旁邊已經無法欣賞完整的市政廳文藝復興立面、被這個醜八怪擋住了。還好鐘樓沒由世界文化遺產清單中移除,德勒斯登的易北河岸就沒那麼幸運了!
我是真心超不愛這個東西,可能下面可以擺擺市集,但造型真的太醜了,到底為何要在市政廳、鐘樓、聖尼古拉斯教堂的中間放一個超不協調的水泥建物?要說有好處,就是…這邊有免費廁所啦!



根特的市政廳就(Stadhuis Gent)在鐘樓北邊,我不確定是否可以入內,通常是拍張照片就離開了。根特市政廳的特別之處在於結合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建築樣式,一個是哥德樣式(1519–1539)、另一個是文藝復興樣式(1595–1618),很特別,可惜的是…原本可以欣賞文藝復興樣式的區域現在有一個巨大的醜八怪。
我最近造訪時,文藝復興樣式那一側剛好在整修,找了一張超久之前到根特玩的時候拍的。我是比較喜歡哥德樣式,兩側有不少法蘭德斯伯爵的雕像,它們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產物。





心得
雖然根特的天際線不如布魯日那樣賞心悅目,但我還是超推薦到根特鐘樓的觀景台走走,反正可以搭電梯,天清氣朗時應該更美,而且鐘樓周遭也是根特必訪區域。鐘樓的開放時間比較遠,可以參觀完聖巴夫大教堂再過來,結束之後吃個飯再去香草河岸與伯爵廣場,是很經典的根特一日遊安排方式,延伸閱讀會附上相關文章。
結束前再分享一些根特旅遊的實用連結或文章,有需要的自行參考吧!
- 規劃攻略:根特自由行攻略
- 比利時網卡:Holafly eSIM|Klook eSIM|Vodafone SIM 卡
- 住宿選擇:B&B HOTEL Gent Centrum|Hotel Carlton|根特飯店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