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維也納的博物館,執牛耳地位的一定是位於瑪麗亞·特蕾西亞廣場的藝術史博物館,收藏了不少林布蘭、維梅爾、老布列哲爾、杜勒的畫作,如喜愛自然史則必訪同樣位於瑪麗亞·特蕾西亞廣場的自然史博物館,另一個知名博物館則是有眾多素描展品的阿爾貝蒂娜博物館。
本文的主角–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音譯:美景宮)位於維也納內城區外面的東南方,離市中心遠了一點、需搭乘路面電車,雖然交通不若上述博物館便利,卻也是維也納必去的博物館,最知名的館藏便是維也納分離派宗師克林姆的大作《The Kiss》。
這篇遊記會分為歷史、整體環境與重點畫作來介紹這個維也納熱門景點,其中的重點便是主要畫廊:位於上美景宮的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Österreichische Galerie Belvedere)。
相較於位於市中心且收藏豐富的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與阿爾貝蒂娜博物館,美景宮是否值得一訪取決於兩件事:是否喜歡克林姆(Gustav Klimt)、時間是否足夠。
美景宮歷史
美景宮過去是哈布斯堡王朝軍事天才–歐根親王(Prinz Eugen von Savoyen)的住所,他死後宮殿賣給瑪麗亞.特蕾莎。美景宮有兩部分:作為展廳的上美景宮(Upper Belvedere)跟住所用途的下美景宮(Lower Belvedere),畫作當然是收藏在上美景宮。
這兩座宮殿的用途經歷多次變革,轉賣給瑪麗亞.特蕾莎後,上美景宮曾經作為帝國畫廊,直到藝術史博物館落成之後才移轉到那邊。而下美景宮曾經充當法蘭茲·斐迪南大公的宅邸(他於1914年被暗殺、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地利的現代畫廊也落腳於此,現在展示的克林姆繪畫就是當時的重點館藏。
爾後,上下美景宮都用來作為奧地利畫廊(Österreichischen Galerie auf Oberes und Unteres Belvedere,即目前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的前身),後來經過二戰的摧殘、改建、重新組織等等變動,1990年代又重新規劃展品與宮殿的對應,有了目前展館規劃的雛型。
美景宮周遭環境
美景宮占地廣大,上美景宮位於南邊、是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Österreichische Galerie Belvedere)所在地,也是參觀重點。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的入口在上美景宮北側,有時間推薦去南側走走,風和日麗下可以搭配池塘捕捉上美景宮的倒影。
由上美景宮經由美景宮花園(Belvedere-Schlossgarten)步行約12分鐘就可以抵達位於北邊的下美景宮,原始的用途是作為歐根親王的宅邸跟辦公、會客場所。相較於作為博物館用途的上美景宮,比較早完工的下美景宮比較像是一般的歐洲宮殿,可以一窺當時的建築風格,旁邊的馬廄也很值得參觀。
我造訪時雖然沒下雨,但是醜醜的陰天,而且時間有限、逛完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就早早離開了,沒花太多時間在花園散步,也沒參觀下美景宮,以下的圖片…好看的都取自 Canva,應該很好辨認、我就不特別標註了。









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
位於上美景宮的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是參觀重點、約需1–1.5小時,鎮館之寶是克林姆(Gustav Klimt)的《The Kiss》,他是維也納分離派運動的宗師。
所謂的分離(Secession)指的是19世紀末一群慕尼黑藝術家與當時相關當局推廣的藝術風格分離,決定走自己的路,並不是得名自特定的構圖或畫風,而這股分離派風潮也吹到維也納,克林姆是當時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奧地利最知名的畫家。
克林姆的畫風有幾個特點:金箔、女體、方塊,是否可以接受就見仁見智了,至少我沒有很愛。雖說他以《The Kiss》享譽於世,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也有收藏他早期繪畫,可以觀察風格轉變!完整的清單請參考博物館的清單,以下分享我比較有印象的四幅。
- 《The Kiss》
- 年代:1908/1909
- 簡介:克林姆最知名的作品,相傳女性是她的伴侶 Emilie Flöge 作為雛形,使用了不少金箔,構圖充滿方形與圓形,草皮的呈現很有趣
- 《Fritza Riedler》
- 年代:1906
- 簡介:主角 Fritza Riedler 是某位工程師的妻子,深色背景襯托了她的蒼白膚色,這膚色搭配面無表情還蠻妙的,好像「嵌入」一張椅子
- 《Judith》
- 年代:1901
- 簡介:這是常見的聖經故事,猶太寡婦 Judith 以美色引誘來犯的亞述將軍、趁機取其首級,主角呈現出雀躍、勝利的神情,首級不是重點
- 《Frauenbildnis》
- 年代:1893/1894
- 簡介:克林姆紅顏知己 Emilie Flöge 的好友,這是他很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可見他肖像畫功力之深




除了克林姆的作品外,這邊也有收藏一些梵谷、莫內的作品,不太豐富就是了,更多資訊可以參考官方的線上展覽,可以先看重點畫作。
- 《Die fünf Sinne》
- 畫家:Hans Makart
- 年代:1872–1879
- 簡介:很有趣的系列作品,以五位婀娜多姿的女性搭配花花草草呈現出五感,應該蠻好辨認的
- 《Die bösen Mütter》
- 畫家:Giovanni Segantini
- 年代:1894
- 簡介:畫名的意思是壞母親,屬於系列畫的一部分,呈現了行為不檢的女性所承受的痛苦,搜尋畫名可以找到比較完整的 Wiki 介紹,我一開始只當它是描繪隆冬的畫作
- 《Die Ebene von Auvers》
- 畫家:Vincent van Gogh(梵谷)
- 年代:1890
- 簡介:梵谷非常晚期的畫作,當時創作了超多關於奧維爾的風景畫,後來於這小鎮過世
- 《Eine Allee in Monets Garten in Giverny》
- 畫家:Claude Monet(莫內)
- 年代:1902
- 簡介:莫內晚期的畫作,主題是莫內花園的小巷,當時他的視力已經逐漸退化,反映在一系列的《睡蓮》作品
- 《Napoleon am Großen St. Bernhard》
- 畫家:Jacques Louis David
- 年代:1801
- 簡介:拿破崙穿越聖伯納隘道是很有名的拿破崙肖像主題,共有五幅,畫家算是拿破崙御用畫家,不過是接受西班牙國王的委託





美景宮參觀資訊
- 開放時間:上、下美景宮10:00–18:00都一定有開放
- 門票:
- 上美景宮:€ 20,憑 Vienna City Card:€ 16,憑 Vienna Pass:免費,於官網購票需先決定參觀時間
- 下美景宮:€ 17,憑 Vienna Card:€ 13.1,憑 Vienna Pass:免費
- 二合一套票:€ 28.9,憑 Vienna Card:€ 23.4,可參觀上美景宮跟下美景宮
- 參觀兩個宮殿 + 特展(Belvedere 21):€ 32
- 憑維也納通行證可免費參觀一次(通行證介紹文章)
- 需要時間:上美景宮約需1–1.5小時
- 位置:Prinz-Eugen-Straße 27, 1030 Wien, 奧地利(Google Map 位置圖),搭乘 U1到 Taubstummengasse 再步行約 20分鐘,或者搭乘 Tram D 到 Schloss Belvedere
- 官方網站
美景宮官方影片
心得
雖然美景宮是奧地利代表性博物館,但時間有限的話不一定要特別過來,取決於你對繪畫的品味。以我來說…其實沒很愛它的館藏,完全衝著克林姆的《The Kiss》而來,建議可以多逛逛它的網站、對重點藏品有個底,再決定是否排入維也納行程。
結束前分享一些維也納旅遊的實用連結或文章,有需要的自行參考吧!
- 規劃攻略:自由行攻略|交通攻略|維也納通行證
- 多日遊行程:維也納 + 薩爾斯堡 + 因斯布魯克11天|維也納 + 布拉格12天
- 歐洲網卡:Holafly eSIM|Klook eSIM|Vodafone SIM 卡
- 住宿選擇:Hotel Schani Wien|Motel One Wien Westbahnhof|維也納飯店清單
更多維也納推薦遊記
- 【維也納市區】熊布朗宮宮殿、花園/凱旋門與動物園半日遊
- 【維也納市區】霍夫堡三大博物館、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與阿爾貝蒂娜漫遊
- 【維也納市區】漫遊聖史蒂芬大教堂、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與格拉本大街
- 【維也納市區】藝術史博物館林布蘭、老布列哲爾、拉斐爾等名畫簡介與參觀資訊
- 【維也納市區】阿爾貝蒂娜博物館:重要作品與內部裝潢介紹、重點參觀資訊
- 【維也納市區】沙赫飯店、中央咖啡館、德梅爾咖啡館等五大咖啡館巡禮
- 【維也納郊區】世界文化遺產瓦豪河谷遊船之旅、梅爾克修道院簡介
- 【維也納郊區】哈修塔特城區與鹽礦一日遊及交通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