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瓦茨拉夫廣場盡頭的國家博物館(Národní muzeum)是博物館迷必去的布拉格景點,在1818年成立後經過多次搬遷,最後落腳在目前位置,也有不少分館。
這個博物館的展品很奇妙,不像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自然史博物館有截然不同的主題,布拉格的國家博物館既有豐富的捷克近代史文物,也有胡斯戰爭到19世紀的藏品,然後…也有不少標本以及捷克各地區的知名礦石。
這篇文章會先簡單介紹國家博物館所在的瓦茨拉夫廣場,再分享博物館的重點展品與參觀資訊,文章目錄:

茨拉夫廣場簡介
捷克國家博物館位於新城區瓦茨拉夫廣場(Václavské náměstí/Wenceslas Square)的盡頭,這個布拉格最重要的廣場以前的用途是馬市,在20世紀的捷克歷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戰後捷克政治家在此宣讀捷克與斯洛伐克的獨立宣言,也是在這邊爆發布拉格之春、天鵝絨革命,讓捷克最終脫離鐵幕。
廣場盡頭、國家博物館前面有一尊巍峨的雕像,那就是捷克聖人:聖瓦茨拉夫(Saint Wenceslas),也是廣場名稱的由來。
廣場周遭除了有一些吸睛的建築,也鄰近布拉格主要購物大道 Na Příkopě 跟慕夏博物館,後續有機會再於另篇分享。



捷克國家博物館漫遊
捷克國家博物館雖然是捷克最重要的博物館,但是館藏不像羅浮宮、藝術史博物館、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那樣讓人眼花撩亂,大約安排2–2.5小時即可,除了展品也可以好好欣賞建築,氣派的大廳與主樓梯非常好取景。
博物館的售票處、紀念品店等等位於地面層(Level 0),通常也是特展展區,我去的時候剛好就遇到故宮的翠玉白菜特展,不過…那時已經快晚上六點、展廳已關閉。
比較重要的樓層是一樓,有不少捷克歷史文物跟隕石、礦物等等,二樓的重點展品是化石,也可以由高處欣賞先賢祠。
對了,強烈建議參觀博物館前先安裝館方提供的免費 APP(等等參觀資訊會提供相關網址),裡面有詳細的介紹以及平面圖!




捷克國家博物館的特色之一就是陳列超多捷克名人雕像,除了等等介紹的先賢祠,地面層入口附近以及二樓走廊四周也有不少,除非很理解捷克歷史、不然應該認不出來,雕像下方有標示人名就是了。這些雕像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傳說中捷克人的祖先:莉布絲公主(Libuše),在舊城區的查理街上可以看到她的鵝黃色浮雕。




國家博物館的重點展區之一是先賢祠(Pantheon),裡面陳列了56尊捷克或奧匈帝國的名人雕像,但是只有兩尊女性、蠻奇妙的。對捷克或奧匈帝國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找,其中兩尊是西西公主(Sisi)跟法蘭茲.約瑟夫一世,蠻好認的。
裡面雖然有不少名人,對這區域歷史不熟悉的人應該認不太出來,雖然…雕像都會標註人名,其中一位應該很眼熟、感覺在舊城廣場有看過,那一位就是楊.胡斯。
進到國家博物館的時候應該可以看到建築的圓頂,那圓頂下方就是先賢祠,圓頂周遭有不少繪畫,可以觀看導覽 APP 的介紹,順路參觀到上層後就可由高處拍這區域,不用心急覺得到底該怎樣上去。
圓頂周遭的半圓形拱頂畫作也很值得細看,有些是捷克名人,也些則是象徵權力、科學、藝術等等,等等逛到高處的時候可以好好欣賞。








先賢祠旁邊的展廳也蠻有趣的,主要展覽主題是一些庶民生活,所以…沒有太多華麗的展品,APP 上的介紹也不多,但蠻值得看看的,有個很有趣的東西是錢箱,外觀應該很熟悉,那就是布拉格國家劇院,在城區河畔漫步應該會看到。



國家博物館也有不少屬於16–19世紀的展品,其中也有兵器類的,有個頗有趣的是三十年戰爭使用的槍枝。1618年爆發的三十年戰爭其導火線就是於布拉格皇宮爆發的第二次擲窗事件,而在白山之戰後波希米亞失去自治權。
另一個有趣的展品是…斬首用的劍,沒看過這類展品的人應該會覺得很奇怪、怎有人會用這種劍來戰鬥?是處刑用的,只有非常高貴的人士才會用特殊的劍,例如亨利八世就重金禮聘法國的劍士為安.博林執刑,算是對她生前的最後禮遇。


這個博物館有趣的地方就是跟過往生活有頗深的結合、會介紹過去的生活樣貌,而不只是展示讓人眼花撩亂的展品。
以其中的巴洛克馬車為例,這種馬車講究的不是舒適或耐久,而是炫耀地位與財富,可能只是搭去參加宴會而不是長途移動用的。更有甚者…庫倫洛夫城堡中有輛黃金馬車,那是使節用來展示地位、沒有實用價值,是城堡重要展品。
還有一個有趣的展品是…印刷用的器具,旁邊還有展示成品,基本上就是以前玩的卡牌遊戲。





捷克以前是個戰火頻仍的區域,博物館也會簡單介紹一些過往知名軍人的文物、保存完好的刀劍、盾牌等等,有興趣可以看一下,APP 上會顯示重點展品的位置,也有英文介紹。
這些展品很具代表性的是揚·傑式卡(Jan Žižka z Trocnova a Kalicha)的木製雕刻,他是波希米亞民族英雄、胡斯戰爭中起義軍統帥。嚴格來說,這只是雕像的頭部,歷史已經超過五百年,僅展出頭部是因為在某次整修中頭部脫落,就將它送給國家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的性質是結合歷史博物館以及自然史博物館,所以有一區陳列許多化石,我對自然史的東西興趣超低,就是拍拍照而已,有興趣的人千萬別錯過了,有長毛象、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等等。
早已滅絕的披毛犀是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的犀牛,因為有長長的皮毛也稱為長毛犀,牠的角很脆弱,所以博物館化石的角是另外製作的。





國家博物館的重點展品之一是捷克的各種礦產,最吸睛的當然是黃金了,捷克大多數的黃金在查理四世時期(14世紀)被開採殆盡,在1930年前後又有一波淘金熱。
如果有到布拉格附近的庫特納霍拉,應該會知道那邊是14世紀歐洲開採銀礦的中心、曾經發展為捷克第二大城,後來在16世紀又有另一波開採熱潮。
除了介紹捷克的礦產發展史,也會陳列不少展品、不只金礦與銀礦,有興趣的人可以慢慢看,我對礦石的興趣不高!
除了礦石,也有隕石之類的展品,但我沒很仔細看其中的區別…這時候已經晚上七點多,飢腸轆轆、只想快去吃晚餐。








國家博物館參觀資訊
- 地址:Václavské nám. 68, 110 00 Nové Město, 捷克(Google Map 位置圖)
- 開放時間:10:00–18:00一定有開,特殊開放時間與閉館日請參考官網
- 票價:CZK 360
- 相關網頁:官網|官方 APP(有英文導覽、可購票,務必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