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舊城區漫遊
牛津(Oxford)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學城,跟它有超嚴重瑜亮情節的劍橋大學也是由為了逃離牛津騷亂的學者創立的,兩者根本是系出同源。通常到牛津一定會參觀基督堂學院,它除了是牛津大學中執翹楚的學院之一,也是電影《哈利波特》的部分場景靈感來源。
這篇遊記介紹的是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以外的景點,包含我超推薦的瞭望點–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英國數一數二的圖書館–博德利圖書館、牛津的核心街道:寬街與高街一帶,這些景點絕大多數跟牛津大學有關,不少內容都是我參加由牛津大學學生帶路的導覽的所見所聞。
接下來,就來看看這個古色古香的英國小鎮有何好玩之處吧,會先簡單說明景點位置再依序介紹卡爾法克斯塔、頂蓋市場、博德利圖書館、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等景點。文章目錄:

景點位置圖
如果以卡爾法克斯塔(下圖的A)為中心點,本文介紹的景點都位於它的東北方(第四象限),基督堂學院位於它的東南方,而火車站則位於卡爾法克斯塔西邊步行約15分鐘的地方,完整地圖請參考我整理的牛津景點位置圖。
- A:卡爾法克斯塔
- B:頂蓋市場
- C:謝爾登劇院與Weston Library周遭
- D:博德利圖書館周遭
- E: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周遭

卡爾法克斯塔與頂蓋市場周遭
卡爾法克斯塔
卡爾法克斯塔(Carfax Tower)是個歷史可以追溯到14世紀的鐘樓、牛津的地標。這高塔可以入內參觀、我沒有爬,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城市鐘樓,不像布魯日、根特等等鐘樓那樣值得參觀,那為何要介紹這個牛津景點呢?因為它位處核心位置,通常是牛津自由行的起點,由牛津車站走到這邊後才算進入觀光模式,牛津的景點就分布在它的十字路口,塔的附近也很熱鬧,有蠻多咖啡館跟餐廳!
卡爾法克斯塔的右邊是高街(High Street),通往頂蓋市場、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遠方是莫德林學院;往南是阿爾達特街(St Aldates Street)、可到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附近有愛麗絲的店(Alice’s Shop)。







卡爾法克斯塔往北是穀物市場街(Cornmarket Street),算是市中心最熱鬧的區域,沿途餐廳林立,也有我蠻喜歡的便宜日本料理:itsu。街上有個顯眼的高塔,那是屬於北門聖米迦勒堂,曾經關押牛津殉道者,旁邊有棟超古樸的木質骨架建築。
沿著穀物市場街直行就能抵達寬街,不轉進寬街而持續直行就可到殉教者紀念碑,過了殉教者紀念碑再直行一下下就會看到The Eagle and Child,《魔戒》作者托爾金跟《納尼亞傳奇》作者C·S·路易斯的愛店。




頂蓋市場
頂蓋市場(Covered Market)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有屋頂的市場,是牛津市區最知名的市場,附近就是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我本來想在這邊吃午餐,結果中午時分人潮爆多但兩點要參加導覽,就放棄了。這市場餐廳跟小店林立,非常值得一逛,而且屋頂很特別、有些《愛麗絲夢遊仙境》腳色的裝置藝術,但我不確定是否為常設的。





謝爾登劇院與Weston Library周遭
由卡爾法克斯塔旁邊的穀物市場街(Cronmarket Street)往北行、到了寬街(Broad Street)再往右行就可以抵達這邊要介紹的區域,沿途是牛津市區最熱鬧的區域,遊客中心就在寬街,也是導覽的集合地點。
這區域有不少牛津學院,例如三一學院、瓦德漢學院等等,還有博德利圖書館的分館:Weston Library,牛津大學學生的入學與畢業典禮也是於這邊的謝爾登劇院舉辦。寬街有一個知名地標:Martyrs’ Cross,知名的牛津殉道者就是在這邊被活活燒死,導遊有說但我沒找到,Google Maps有標示。
書蟲到這邊的話可以去Blackwell走走,這家英國首屈一指的連鎖書局便是於牛津發跡,店面看起來平凡無奇,導遊說它們的地下室很驚人、陳列超多書籍,我沒下去就是了。





謝爾登劇院(Sheldonian Theatre)是這區域的重點建築,雖說是劇院,主要用途是舉辦牛津大學的入學與畢業典禮,並不是戲劇演出。這棟由雷恩爵士興建的建築大體上是模仿古羅馬的馬切羅劇場(Theatrum Marcelli)但加上屋頂。戲院周遭有國王雕刻,是20世紀的產物、用來替換毀損的作品,工匠其實根本不知道國王的形貌,反正沒人看過、難以論斷正確與否!
謝爾登劇院後面就是等等會介紹的神學院,中間隔了一個小小的中庭,由那邊可以看到牛津的嘆息橋!



Weston Library
這區域有博德利圖書館的分館–Weston Library,於2015年落成,可以入內參觀,裡面有展示不少珍貴的手稿,雖然我根本不知道那些古籍是啥,也有廁所、咖啡館等等!博德利圖書館的所有書本皆不能出館區(英王想借也不例外),導致書籍無法在館區間移動,變通方式便是興建館區間的地下通道,這樣就不算有將書帶出去了!




瓦德漢學院
在Weston Library旁邊的瓦德漢學院(Wadham College)是徒步導覽包含的學院之一,這學院是由Dorothy Wadham以她丈夫的遺產創立的.所以學院內可以看到她與丈夫的雕刻,學院的禮拜堂是參觀重點,雖然不大,但有精緻的彩繪玻璃與拱頂。
導遊也是在這邊簡單介紹牛津大學的生活,細節我忘了,反正就是一些申請學校跟校園生活等等,最有趣的一點是學生只能「擇一」申請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不能腳踏兩條船,瑜亮情結真重!





博德利圖書館周遭
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是牛津大學最重要的圖書館、英國第二大圖書館,占地廣大、館區間有地下通道連結,前面介紹的Weston Library便是它的分館。
圖書館的創辦人是Thomas Bodley、英國16世紀知名的學者與外交官,不過建築「幾乎」看不出來跟他有關的蛛絲馬跡(還是有的意思)。神學院入口有一尊英姿挺拔雕像,那是William Herbert,他沒從軍過、與雕像展現的形象對不起來,只因覺得這樣比較帥氣而要求這造型!
雖然大多數人到這邊都是要參觀神學院,中庭的主要入口–五階塔(The Tower of the Five Orders)也很有看頭,如果熟悉歐洲建築樣式的話可以發現這個塔有五種柱頭樣式、很有趣,下面的大門有不少牛津大學學院的紋章。







博德利圖書館僅限學生入內,這區域之所以熱門是因為牛津大學神學院(The Divinity School),即William Herbert雕像後面那棟。這棟建築是《哈利波特》迷的牛津必去景點之一,哈利波特第一次被催狂魔攻擊後在醫院躺了一陣子,神學院便是那醫院的靈感來源。建築後方有一道門,是由雷恩爵士設計的,可以通到謝爾登劇院。



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周遭
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位於牛津鬧區,跟基督堂學院並列為兩大牛津必去景點,是欣賞牛津天際線的最佳景點。教堂前面是牛津地標:做為圖書館用的Radcliffe Camera,僅供牛津大學學生使用、不對外開放。
這教堂是牛津大學很早期的建築、主要教堂之一,也是牛津殉道者受審的地方。瑪麗一世(血腥瑪麗)即位後大力迫害不願意改信天主教的英國國教信眾,最知名的受害者就是牛津殉道者之一的湯瑪斯.克雷默(Thomas Cranmer),他後來受刑時良心發現、否認改信天主教,並先將認罪時舉起的那隻手伸入火堆中。
以上不是到這邊的重點,重點是登上教堂的塔樓,由外觀可知這塔樓不高,登頂難度很低,不過頗熱門,樓梯非常狹隘、人多的時候需要排隊,可以在排隊時於教堂逛一下。





塔樓約130階,上面可以欣賞360度的牛津天際線,正前方是Radcliffe Camera,兩側為萬靈學院、青銅鼻學院等等,萬靈學院是牛津大學代表性學院,其入學考試非常刁鑽,稱為「世界上最難的考試」也不為過。
Radcliffe Camera是位於教堂北側,我也很喜愛教堂東側的景色,由高街一路延伸到莫德林學院,它的鐘塔非常顯眼。在這邊約可以待20–30分鐘,雖然不到人滿為患,但是走道超狹窄,需要留意四周是否有往來的遊客,整體來說…是我超推薦的牛津景點。









教堂外面的北邊通道附近有個木門(很多人圍觀或有人在講解那個就是了),上面的木雕據說是《納尼亞傳奇》的獅子的靈感來源,作者C·S·路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曾於牛津大學任教、與《魔戒》作者托爾金是好友。


心得
牛津是我超愛的英國小鎮,市區古色古香的建築搭配滿滿的書卷氣息,超引人入勝的,跟讓我覺得偏無聊的劍橋截然不同,雖說大多數人到牛津的重點都是基督堂學院(相關遊記),但我強力建議安排一日遊、好好地遊覽這個舉世聞名的大學城與古都。我是由倫敦到牛津一日遊,更多資訊可以參考牛津自由行攻略跟倫敦自由行攻略。
在城區亂逛很容易淪為走馬看花,推薦參加牛津學生帶路的導覽(查看詳情),非常有趣,這篇遊記不少內容都是來自參加導覽的見聞;如果你的英國自由行時間有限,可以參加倫敦出發的科茲窩+牛津一日遊(查看詳情),一天走訪兩大倫敦郊區景點。
最後一點小提醒,自行安排牛津行程的話,一定要先到相關景點網站確認開放時間,牛津大學各學院的開放時間與規定並不一樣,一定要先研究好,或者到了牛津之後先至寬街的遊客中心洽詢(Google Map位置圖|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