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阿姆斯特丹王子運河(Prinsengracht)、鄰近西教堂的安妮之家(Anne Frank Huis)是阿姆斯特丹最廣為人知的景點,過往的用途正是《安妮的日記》作者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一家人於納粹佔領荷蘭期間的躲藏處。
這篇文章會分享安妮之家的緣起、導覽內容、參觀資訊等等,最後補充一些與戰時荷蘭對抗納粹或紀念猶太人的相關資訊。文章目錄:
安妮之家緣起
安妮之家位於阿姆斯特丹的王子運河(Prinsengracht),當時的門牌號碼是263號。這個躲藏處屬於荷蘭建築類型中的Achterhuis,即back house,原本用途是安妮的父親奧圖.法蘭克(Otto Frank)公司的倉庫,由街道上看不到這個建築、是一個完美的躲藏地點!
戰後阿姆斯特丹當局要開發運河區時授權房地產商處置這一區的建築來重建,包含安妮之家現址。1955年時當地報紙倡議應該要保存安妮之家,歷經一連串的抗議與溝通之後,該房地產商於1957年將該建築捐給與奧圖.法蘭克密切合作的安妮.法蘭克基金會,於於1960年開放參觀。
安妮之家導覽
想要參觀安妮之家一定要先於官網上預約,時間到了才可以入內參加導覽,無法像大多數博物館一樣隨時買票入內參觀。內部禁止拍照而且有一些階梯,所需時間約1-1.5小時。
導覽重點是安妮一家人的介紹、當時的躲藏生活,以及《安妮的日記》部分內容,結束前還會介紹《安妮的日記》在文化面的影響。因為禁止拍照,所以我筆記了部分導覽內容,分享如下:
安妮的語錄
- 總有一天這個可怕的戰爭會結束,我們會再生而為「人」,而不是「猶太人」
- 戰爭結束之後,我要出版一本書,名為:後屋的秘密(The Secret of Annexe)
- 以下部分內容也是來自安妮的語錄
安妮一家人
- 安妮.法蘭克於1929年在德國法蘭克福出生,1930年前後納粹掌權後情勢逐漸對猶太人不利,舉家於1933年搬遷到阿姆斯特丹
- 荷蘭於1940年淪陷後安妮一家人躲藏了兩年(1942 / 7 / 5-1944 / 8 / 4),於1944年被送到波蘭的奧茲威辛(Auschwitz)。奧圖.法蘭克是唯一存活的人,在戰後回到阿姆斯特丹時收到安妮的日記
- 1942 / 7 / 5時瑪格(安妮的姊姊)收到要求她去工作的明信片,讓他們知道不能在自由生活下去,開始規劃躲藏,博物館有展示這張明信片
- 裡面有安妮家族於1941年5月合照,是已知的最後一張家族合照
- 有安妮跟姊姊瑪格(Margot Frank)上學時的照片
- 躲藏處入口在一個老舊書櫃的後面(相關介紹),該書櫃的製作者是協助者中的Johan Voskuijl
- 安妮一家四口與另外四人躲藏時,有不少人協助他們的生活,博物館有展示戰後奧圖.法蘭克跟協助者們的合照
- 安妮一家人只有奧圖.法蘭克倖存,母親死於波蘭的比克瑙集中營(奧茲威辛的營區之一),安妮跟姐姐死於北德的Bergen-Belsen集中營(奧圖的姊姊跟他說的),安妮的死亡月份是1945年2月
- 1944年6月盟軍於諾曼地登陸之後,讓安妮一家人燃起希望、也許能恢復正常生活,所以當年8月被發現對他們的衝擊更大
阿姆斯特丹猶太人處境
- 1941年春天起開始區分非猶太人與猶太人
- 1942 /5 / 3起,六歲以上的猶太人都要配戴猶太之星
- 猶太人不能搭路面電車,只能於下午3-5點購物,20:00-06:00不能出門(也不能待在自己的花園),只能光顧猶太人經營的美容美髮店
- 藉由詳細的人口普查,納粹知道阿姆斯特丹的猶太人詳細分佈。二戰前荷蘭有8萬名猶太人、戰後只倖存2萬人,也就是超過七成的荷蘭猶太人死於納粹迫害
- 博物館有展示納粹運送猶太人的運送清單,其中一份清單顯示躲藏處的8人搭上Westerbork集中營(韋斯特博克中轉營)到奧茲威辛-比克瑙集中營的最後一班車
《安妮的日記》
- 奧圖.法蘭克戰後回到阿姆斯特丹時收到《安妮的日記》,有兩個版本
- 版本一:紀錄的時間是1942 / 6 / 13-1944 / 8 / 1,但遺失1943年
- 版本二:安妮是在1944年5月重寫的,想要在戰後發表,紀錄的時間是1942 / 6 / 20到1944 / 5 / 29
- 奧圖融合這兩個版本的內容,於1947年以荷蘭文出版《安妮的日記》,該日記最後被翻譯成近八十種語言
- 原本的書名是《Het Achterhuis》(英語:The Secret Annexe),但Annexe(Achterhuis的英語)對他人來講難以理解(畢竟它是冷門的荷蘭建築用語),所以後來改成《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 正式的書名是《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只是大家熟知的名稱是《The Diary of Anne Frank》
- 博物館有展示《安妮的日記》真跡
- 最後一段導覽是展示《安妮的日記》對文學、藝術跟戲劇的影響與啟發
安妮之家參觀資訊
- 地址:Westermarkt 20, 1016 GV Amsterdam, 荷蘭(Google Maps位置圖)
- 交通方式:附近有路面電車站Westermarkt,路線是13、17;離水壩廣場約8-10分鐘路程
- 開放時間:09:00-22:00
- 票價:€ 16,憑博物館卡可免費參觀,但仍要於官網預約參觀時段、手續費:€ 1
- 官方網站
- 參觀須知
- 務必提前於官網購票或預約,這是阿姆斯特丹非常人滿為患的景點
- 內部無法拍照,可寄放包包
- 提供免費的英文導覽機
- 參觀建議
- 建議預留1.5小時,可以慢慢看,若只留1小時就是剛剛好、可能會有點匆忙
- 因為晚上開放,通常我會安排傍晚或晚餐後再過來,白天的時間留給只開放到17-18的景點或拍照
補充內容
荷蘭二戰期間五天就淪陷,可以說納粹的攻勢迅雷不及掩耳,或者荷蘭根本不堪一擊,即便如此,當時荷蘭還是有一些地下反抗活動。此外…這些年來阿姆斯特丹也有一些緬懷當年猶太人的小小紀念物,這邊分享的便是這兩點。
影片-盜金行動
電影《盜金行動》的主軸是戰時荷蘭銀行家以巧妙的方式偷取央行資產來資助荷蘭反抗納粹政權的地下活動,只是後來東窗事發、這位銀行家被納粹處決。
我會知道這件事是因為書籍《自由之城:反抗權威、宗教寬容、商業創新,開啟荷蘭黃金年代的阿姆斯特丹》的介紹,這本書非常經典,作者也分享了荷蘭人如何成為納粹迫害猶太人的幫兇,包含安妮.法蘭克的故事。
「絆腳石」(Stolpersteine)
這是一個由德國藝術家Gunter Deming在1992年發起的計畫,他在猶太受難者的住家前擺放一個帶有金屬亮光的石頭,上面刻有原屋主的名字。阿姆斯特丹的運河區也可以發現不少的絆腳石。
以下圖為例,它代表這棟建築曾經有猶太人生活-這些猶太人是誰、於哪一年出生,以及死亡歷程:第一個日期是被拘捕的日期,第二個則是經由哪邊(例:Westerbork)被驅逐出境(就是被送到哪一個中繼營),最後一個則是死亡日期、地點,例如1944 / 11 / 26死於Bergen-Belsen集中營,安妮.法蘭克也是死於這個集中營!
心得
這是我第二次參觀安妮之家,上次來是十多年前第一次造訪阿姆斯特丹時,當時只是把它當成一般景點來參觀,這幾年來多了不少在德國旅遊的經驗,也慢慢累積些二戰納粹惡行惡狀的知識,包含了對猶太人的迫害,也讓這次體驗格外不同。
超過七成在荷蘭生活的猶太人於二戰時被謀殺,對荷蘭人來講尷尬可不足以形容,這種苦澀只有他們才可以理解吧,安妮之家的存在或許也提醒了他們這一段不光彩,甚至可恥的歷史。若想更深入理解二戰時阿姆斯特丹猶太人的處境與安妮一家人,可以參加安妮.法蘭克徒步導覽(不含安妮之家門票)。
如在白天參觀沉重的安妮之家,結束後不妨到旁邊的西教堂走走,探訪長眠於此的林布蘭,而且西教堂鐘塔的觀景台還可以眺望阿姆斯特丹運河區美景(相關遊記);若累了推薦到附近的Café ‘t Smalle(Google Maps位置圖)喝杯愛爾蘭咖啡、吃個蘋果派,它是我在阿姆斯特丹的必訪咖啡館!
最後,再分享一些阿姆斯特丹旅遊的實用連結或文章,有需要的自行參考吧!
- 規劃攻略:阿姆斯特丹自由行攻略|阿姆斯特丹交通攻略|阿姆斯特丹博物館攻略|阿姆斯特丹住宿心得
- 多日遊行程:阿姆斯特丹10天|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14天
- 航班查詢:桃園到阿姆斯特丹
- 歐洲網卡:荷蘭KPN-6GB / 28天 / 4G速度 / 可分享
- 住宿選擇:阿姆斯特丹飯店清單|Amsterdam Wiechmann Hotel|Alp Hotel
- 各國Covid-19入境措施整理
更多阿姆斯特丹推薦遊記
- 【阿姆斯特丹博物館攻略】國家博物館、梵谷博物館等7大博物館與推薦票卡
- 【阿姆斯特丹運河總整理】東西邊運河帶精華簡介、兩大運河遊船體驗分享
- 【阿姆斯特丹市區】荷蘭國家博物館、梵谷博物館與馮德爾公園
- 【阿姆斯特丹市區】水壩廣場、西教堂、鑄幣塔與阿姆斯特丹火車站一日遊
- 【阿姆斯特丹市區】阿姆斯特丹國王節遊玩心得 – 運河區、馮德爾公園、約丹區
- 【桑斯安斯】荷蘭風車村景點介紹與交通說明
- 【羊角村】阿姆斯特丹出發自由行一日遊
- 【庫肯霍夫】鬱金香花季一日遊、自行車遊花田與交通攻略
荷蘭自由行懶人包
- 【荷蘭自由行懶人包】基本旅遊資訊、重點景點區域、交通與住宿簡介、網卡分享
- 【荷蘭必去景點】國家博物館、小孩堤防、羊角村等15大景點
- 【荷蘭必去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梵谷博物館、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等9大博物館與推薦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