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敏寺漫遊
要說英國最具代表性的教堂,那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一定名列其中。位於英國國會大廈(西敏宮)旁邊的西敏寺源自於11世紀懺悔者愛德華修建的教堂,歷經亨利三世、亨利七世、伊莉莎白一世等歷代君主的多次改建,有了現今的樣貌,而且它跟其他教堂不一樣、直接受英國君主管轄。
西敏寺之所以與眾不同的一點是,自征服者威廉開始,眾多英國君主便是在此加冕,加冕座椅也是在這邊展示的,而且伊莉莎白二世、威廉王子的婚禮也是於西敏寺舉辦,可見其在英國君權中的象徵,也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到西敏寺一遊不外參觀詩人角、聖母禮拜堂、主祭壇等重點區域,探訪庫克船長、牛頓、莎士比亞、達爾文等偉人的紀念碑或者墓碑,當然也會有不少君主的陵墓,例如:伊莉莎白一世。這篇遊記會先介紹重點參觀區域,再分享參觀資訊。
重點參觀區域
西敏寺區域的入口在西立面(即兩個高塔所在位置),沒有有效票券可能不得入內、一定要先買好。進入西敏寺區域後再由教堂的北立面排隊!進去後可先領取導覽機(含中文)再慢慢參觀。動線其實蠻簡單的,由無名戰士之墓那邊開始,順路而行、最後由西立面出來。這邊跟溫莎城堡的聖喬治禮拜堂一樣擁擠、需有點耐心,相較之下參觀聖保羅大教堂還輕鬆一點(相關遊記)!
無名戰士之墓
無名戰士之墓(Grave of The Unknown Warrior)是西敏寺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區域,不是因為它有多華麗,而是…這邊是唯一一個不會被踩踏的地方,可想見其對英國人之意義。會有這個紀念墓地,是一位跟隨軍隊至歐陸參加一次世界大戰的牧師在戰地墓園看到簡陋的陣亡將士之墓,覺得在異地為國捐軀不該落得如此,戰後致信西敏寺的教長、希望將其葬於西敏寺。
這件事直到1920年才實現,當年的11/11這紀念碑經過白廳、由國王為其揭幕,然後安置於西敏寺。這在當時是舉國大事,英國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犧牲了幾乎一整個世代,甚至…對他們來說這傷痕遠大於二戰造成的創傷。在西敏寺到白廳的國會街上有一個紀念碑-The Cenotaph,也是為了紀念一戰犧牲的將士,是國殤紀念日的舉辦地點,1920年揭幕時排隊緬懷的人潮超過10公里!
唱詩班席與科學家之角
西敏寺最知名的區域是詩人角,但它也有一個科學家之角、一定會經過,因為那就是唱詩班席的入口處。科學家之角最顯眼的就是牛頓紀念碑,以光學、數學儀器及相關著作點綴這位科學巨人。仔細留意這邊的地面還可以發現達爾文以及盤尼西林研究貢獻者之一-霍華德.華特的墓碑,其實霍金的墓碑也在這邊,我沒注意到。
通過科學家之角之後就是唱詩班席,這邊也是修士祈禱的地方。進到這區域往回看的左手邊有一張華麗的椅子,那是國王專用的。
主祭壇
主祭壇是教堂最重要的區域,主體是炫目的鍍金屏風,主題是最後的晚餐,為19世紀的作品,西敏寺還有保留13世紀左右的屏風、只是我沒看到。屏風前有放了一張鋪布的桌子,布料顏色會根據當天的場合而變動,工作人員的衣物也會調整。地板的馬賽克地板看起來非常斑駁,但在過去卻是藝術的傑作,是由近八萬片的班岩、瑪瑙與玻璃鑲嵌而成的「科斯馬蒂工藝地磚」。
這邊之所以是最重要的區域,是因為…加冕典禮正式在此舉行,古老的加冕座椅是13世紀末的產物、經歷多次修復,椅腳為象徵王權的獅子。在祭壇是看不到椅子的,順路參觀,接近出口時自然可一睹廬山真面目了。
這祭壇旁邊還有陳列一些中世紀國王或王后的棺木,但是無法靠近、知道就好;祭壇後面則是懺悔者愛德華的禮拜堂,不知為何…我沒保留相關照片!
聖米歇爾禮拜堂
聖米歇爾禮拜堂(St Michael’s chapel)也是參觀重點區域、有不少紀念碑,這邊只介紹兩個
- 南丁格爾(Elizabeth Nightingale):我不認識這位,不過這個紀念她難產而死的紀念碑是雕刻傑作,栩栩如生的死神與驚恐的南丁格爾夫婦形成強烈對比
- 詹姆士.庫克(Captain James Cook):首批登陸澳洲東岸的歐洲人,在澳洲待過一段時間的我自然會留意他的
亨利七世禮拜堂
亨利七世禮拜堂又被稱為聖母禮拜堂(Lady Chapel),因為供俸的是聖母瑪利亞,這邊是由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的父親)貢獻的,有陳列他與妻子的雕像。目前的禮拜堂祭壇是二次大戰前重建,原本的祭壇在清教徒革命時被破壞了,重建祭壇的團體為巴斯勳章受勳者,這禮拜堂也是他們的禮拜堂。主禮拜堂天花板的扇形拱頂非常壯觀,上面的旗幟是代表巴斯勳章受勳者
除了主要禮拜堂外,這區域還有南北兩個走廊以及盡頭的幾個小禮拜堂。北走廊有伊莉莎白一世的棺木、南邊則是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棺木(被伊莉莎白一世下令斬首)。倫敦塔有個惡名昭彰的故事-塔中謀殺,這兩位王子的棺木也在這區域的小禮拜堂中、但我沒找到。另一個重點禮拜堂為皇家空軍禮拜堂,用途是紀念於戰爭中喪命的空軍將士、不僅限於英國人,彩繪玻璃描繪的是相關空軍中隊的隊徽!
詩人角
位於西敏寺南側的詩人角(Poets’ Corner)是最為耳熟能詳的區域,顧名思義…這邊有許多文人雅士的墓碑或紀念碑。第一位被埋葬於此的是《坎特伯里故事集》的作者-喬叟(Geoffrey Chaucer),但不是以一介文豪的身分,而是褒獎其為國王的服務。知道16世紀末另一位詩人要求被埋葬在喬叟附近,才開啟了所謂的「詩人角」。
其實我對文人雅士的紀念碑或墓碑興趣不高,大多認不得或只聞其名、沒看過他們的作品,反而比較認得畫家,所以在這邊就只是走馬看花,沒啥緬懷之情,總之,在這邊可以找到莎士比亞、喬叟、珍.奧斯丁、拜倫、吉卜林等人的墓碑或紀念碑(例:莎翁是下葬在其家鄉,這邊只有紀念碑)。另一個走馬看花的原因是…提早閉館,讓我只能匆匆看過,也沒找到喬叟的紀念碑。
教堂西立面
遊客參觀的入口是北側、結束後由西立面出西敏寺,這邊有一個欣賞重點:十位當代殉道者的雕像,包含馬金.路德!出口外有一個紀念柱(Crimea and Indian Mutiny memorial),是為了緬懷19世紀中葉於克里米亞戰爭跟印度譁變中喪生的西敏寺學校學生。
參觀資訊
- 地址:Dean’s Yard, London SW1P 3PA英國(Google Maps位置圖),旁邊有地鐵站-西敏(Westminster)
- 開放時間:通常週一到週六的09:30-15:00可入內
- 詳細開放時間請參考官網
- 盡量不要安排在週日,很容易因為宗教活動而不開放
- 盡量安排上午參觀,有時下午會因為活動而提早閉門
- 票價:£ 29(線上旅遊平台購買連結),一定要先買票,人潮眾多,入場前要過安檢
- 官網
心得
西敏寺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超多君王陵寢,並不是我對這些特別有興趣,而是象徵了它在英國與眾不同的地位,過去君王大多是於此長眠,直到空間不夠改以溫莎城堡的聖喬治禮拜堂為主。這邊跟聖保羅大教堂是倫敦兩大教堂,西敏寺的遊客更多,參觀需要有點耐心、建議安排2小時,可跟國會大廈一起規劃。
結束前分享一些倫敦旅遊的實用連結或文章,有需要的自行參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