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漫遊
位於倫敦市區北方、鄰近羅素廣場與柯芬園區域的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考古博物館,展品來自於全球各地、有超過70個展間,是英國自由行的必去景點。大英博物館的展品讓人嘆為觀止,這也代表了…參觀的難度極高,沒有善加規畫很容易敗興而歸,浪費一堆時間像遊魂般亂逛。
這篇大英博物館會介紹博物館內的重點展品(例:埃及木乃伊、亞述浮雕、摩艾人石像、古埃及石碑)與參觀資訊,更重要的是…我會分享如何做好事前規劃、更有效率的安排大英博物館之旅。文章目錄:
進入正題先分享小小建議:如果之前有參觀過博物館、有特定偏好展品,建議先好好根據本文介紹的APP研究重點展廳,不要太貪心、什麼都想看,這樣會讓你的大英博物館之旅變成一場惡夢。文末會介紹重點樓層、區域、建議參觀動線,但還是請先看完重點展品,這才是本文的核心內容。
大英博物館緣起
於1753年成立的大英博物館的館藏是奠基於英國醫生暨自然歷史學家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的收藏,他言明過世後將藏品捐給政府,但要對外開放,就有了大英博物館,開啟了對公眾開放博物館的濫觴。一開始博物館位於蒙塔古之家(Montagu House,即目前的位置),之後歷經多次擴建與展間調整才有現今樣貌,例如四翼主樓於19世紀落成、大中庭(紀念品區、咖啡區、餐廳所在地,全名為Queen Elizabeth II Great Court)於21世紀啟用。
斯隆爵士捐獻的展品中,有不少自然史標本,於19世紀末被遷移到現今自然史博物館,所以大英博物館並沒有太多標本,重點藏品是考古文物。雖然還有書籍展品,但有許多展品已經移到其他展館(例:大英圖書館)。大英博物館沒有太多古典繪畫典藏,對這些有興趣的旅人請造訪國家美術館、國家肖像館、華勒斯典藏館。
大英博物館推薦展品
以下介紹的文物會根據區域分類,順序只是為了方便分類,跟展品重要性或我的喜愛度無關(例如其他地區的摩艾人像是必看展品,而我對埃及文物其實興趣不高)。我有附上展廳與官網介紹,建議優先參考展廳,搭配文末介紹的APP可以很快找到文物。部分文物可能外借或暫時下架,或者變更展廳,建議參觀前仔細瀏覽APP內容!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涵蓋全球各地,通常相鄰區域的文物會集中陳列(例如Level 3的埃及相關文物附近就是中東或西亞文物的展間),但是…大型文物不分區域大多會放在Level 0(埃及的羅塞塔石碑是放在Level 0),這是為了運送與建築結構安全考量。
有了這一點認知比較容易理解陳列位置邏輯,降低迷路(鬼打牆)的機率,這邏輯也適用於羅浮宮,尤其它是古老的宮殿,所以畫作都陳列在上層、大型雕塑在下層,這樣才能保證上層建築結構的安全。
埃及與西亞
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The Rosetta Stone)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風暴中心),是歐洲研究古埃及文化的突破點。在石碑於18世紀末被發現前,古埃及的聖書體失傳已久、難以破譯,這碑文分成三大段,最上面一段便是聖書體。
這石碑很奇妙,分為三大段但每段內容一樣(祭司公會的文件),只是以不同的文字表達,因為學者熟悉其他文字(例如中間那段的世俗體、最下方的希臘文),所以可以藉由文字間的對照去推導聖書體的內容、進而破解這個失傳已久的文字。
這石碑原本屬於拿破崙,英國於埃及戰勝法國後後流落到英國手上,因來自於埃及,對他們來講是竊占、掠奪文物,其保存地也成為重大爭議,對埃及來講就是…為何我要千里迢迢地到英國來研究原屬於我的文物好更了解我的古老、失傳文字。
- 展廳:4(Level 0)
- 官網介紹
亞迅巴尼拔獵獅圖
亞迅巴尼拔獵獅圖(Lion Hunt of Ashurbanipal)是我超愛的大英博物館展品,遠勝於埃及文物(我就是在指木乃伊)。這石雕描繪了國王(亞述的巴尼拔)追獵獅子的場景,栩栩如生、讓人驚為天人。
過去只有國王才可以獵獅,場景是在技競場中,由戰車就可判斷,很容易認出國王,因為他的服飾與眾不同!以前亞述周遭(目前的伊拉克)有許多獅子,而獅子象徵敵人,所以國王獵獅的涵意不言而喻。
- 展廳:10(Level 0)
- 官網介紹
烏爾的標誌
烏爾的標誌(The Standard of Ur)屬於蘇美文化的文物,是20世紀初期於蘇美皇家陵墓發現的。雖然是西元前2600年左右的文化,精雕細琢的程度讓人嘖嘖稱奇,一面是反映了承平時期的宴會,另一面則是戰爭場景。
跟亞迅巴尼拔獵獅圖一樣,國王鶴立雞群、很容易看出是哪位,當然這兩面的場景也有可能是戰役與慶祝戰勝的宴會。這文物被發現時殘破不堪,是耗費許多時間重新修復、拼湊而成。
- 展廳:56(Level 3)
- 官網介紹
拉美西斯二世
重達七噸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Ramesses II)也是大英博物館早期的代表性典藏,這個雕像重達七噸,由埃及運回來時費了好一番功夫,不過是義大利考古學家發現的。
雕像沒有特別的表情、甚至可以說沒有人像該有的活力或栩栩如生感,可能是當初只是為了展現百姓對法老的想像。雖然雕像的上半部顏色看起來略異於下半部,但這是由一塊花岡岩雕成的,頭部有明顯破損。
順帶一提,拉美西斯二世就是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時的法老。
- 展廳:4(Level 0)
- 官網介紹
凱特貝特木乃伊
大英博物館最廣為人知的展品就是古埃及木乃伊,凱特貝特木乃伊(Mummy of Katebet)為其中的代表。凱特貝特是位在神廟中服侍神明的歌女,她的木乃伊保存得非常完好,雙手戴有寶石戒指,胸前還有聖甲蟲。根據埃及人的傳說,聖甲蟲會在死者往生接受眾神審判時,以魔法保護他。
這木乃伊的膝蓋位置還有個小型人偶,也是有用途的:幫主人幹活。其實這些導覽還蠻有趣的,只是我對古埃及文物興趣不高,而且這些展廳是大英博物館最人滿為患的區域,參觀品質非常糟糕!
- 展廳:63(Level 3)
- 官網介紹
沙伯替人偶
根據古埃及的習俗,死者下葬之後通常會有一種人偶陪葬品:沙伯替(shabti)。埃及人相信死者往生後還需要工作,但這樣太辛苦了,所以就有了沙伯替,也就是死者的僕人,即凱特貝特木乃伊膝前的小人偶。
大英博物館有不少沙伯替,這個展品吸睛之處在於它的藍釉外觀,下半身的文字是死者用來招喚沙伯替的符咒,如此精美的文物屬於一位大祭司的。
- 展廳:63(Level 3)
- 官網介紹
歐洲
薩頓胡頭盔
薩頓胡頭盔(The Sutton Hoo Helmet)屬於一位7世紀去世的盎格魯.薩克遜國王,是船葬的陪葬品之一,為國王的頭盔。細看的話頭盔還鑲有銀私,雖然現在看起來破爛不堪(附近有展示一個金碧輝煌的複製品),但經過上千年還能保存已屬不易,也是那時代僅存的四件完整頭盔之一。頭盔周遭還有陳列該國王的其他物件,例如:劍,算是我蠻喜歡的展品。
- 展廳:41(Level 3)
- 官網介紹
洛泰爾水晶
作工精細的洛泰爾水晶(The Lothair Crystal)是西元九世紀的文物,主題是舊約聖經《但以理書》中蘇珊娜和長老的故事,兩位長老覬覦蘇珊娜的美貌、想引誘她,不成之後便誣告她犯了通姦罪,最後因為但以理的明察秋毫而保住蘇珊娜的名聲。
水晶是以順時間方向描繪故事的重要場景,中間的字樣說明了它是屬於一位法蘭克國王的物件。蘇珊娜和長老也是常見的繪畫主題,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重要展品之一是林布蘭的畫作:蘇珊娜(Susanna)。
- 展廳:?(可能暫時下架或外借,參觀時再看下面官網介紹確認)
- 官網介紹
上帝的羔羊胸針
上帝的羔羊胸針(The Lamb of God)是很有趣的展品,乍看之下是編織而成,但它的材料其實是玻璃跟琺瑯,以馬賽克的方式呈現,是馬賽克控(如我)的大英博物館必看展品。製作年代是1860年,屬於義大利的工藝品,當時正值義大利統一的關鍵時期,這胸針的用意之一就是以絕佳工藝與宗教來激起當地人的民族意識(羔羊象徵耶穌)。
- 展廳:47(Level 3)
- 官網介紹
劉易士西洋棋套組
劉易士西洋棋套組(The Lewis Chessmen)是大英博物館非常具代表性的歐洲文物,是博物館內超級栩栩如生的展品,雕工細緻到讓人難以置信,年代約是12世紀,材質為海象牙。看這一組展品其實不需太多介紹,可以觀察國王的配劍、王后的憂愁、主教的權杖等等,是個讓人嘖嘖稱奇的雕刻經典。
- 展廳:40(Level 3)
- 官網介紹
帕德嫩神廟
大英博物館早期的重點展品之一是希臘帕德嫩神廟(Parthenon)的部分雕刻,這是19世紀初期英國外交官與當時統治希臘的土耳其人交涉後帶回的,該批文物部分於羅浮宮展示。跟羅塞塔石碑一樣,這批雕塑也是大英博物館文物掠奪爭議的暴風中心。
這批雕塑的主題之一就是不分男女老少、尊卑賤貴一起普天同慶的場景,但我覺得最有趣的導覽內容是…以前雕像鑲嵌在神廟上、看不到背面,由這邊的展示可知部分雕像的背面其細緻度可是一點都不馬虎的!
- 展廳
- 官網介紹
其他地區
復活節島摩艾人石像
這個摩艾人石像也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名為胡阿哈卡那奈阿(Hoa Hakananaiʻa,意為失竊或隱藏的朋友),年代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
石像約四噸重,是英國黃寶石號的船員約150年前在復活島探險時帶回來的。這石像奇妙的地方是背面的鳥嘴,代表它可能跟鳥神有關係。
- 展廳:24(Level 0)
- 官網介紹
雙頭蛇馬賽克
雙頭蛇馬賽克(The Turquoise Mosaics)是來自於墨西哥阿茲提克王國的文物,以綠松石寶石鑲嵌而成,也是大英博物館必看文物。這雙頭蛇現在沒有眼睛,應該是失落了,因它極為高貴/凶狠的外型,可推斷其不是在日常生活使用,主要用途是祭典時的胸飾。
- 展廳:27(Level 0)
- 官網介紹
鍍金青銅度母像
來自於斯里蘭卡的鍍金青銅度母像(Statue of Tara)是當時藝術的代表作,度母是佛教的菩薩之一、觀音的搭檔。這尊度母像栩栩如生、面容慈悲,非常符合我們對菩薩的想像。近觀這度母像,可發現祂的手指與腳趾有缺陷,對這種年代久遠的展品來說都是難免的。
這個度母像看起來金光閃閃,但它的材質是青銅,搭配泥土與火烤以及其他工藝技術後,呈現目前樣貌。原本是錫蘭人(現在的斯里蘭卡)送給總督(英國人),總督將它轉贈給大英博物館。
- 展廳:33(Level 1)
- 官網介紹
日本柿右衛門大象
柿右衛門大象(Kakiemon elephants)是大英博物館代表性的日本文物,這大象跟我們熟悉的大象型態有所不同,因為在17世紀西方人想像的大象就是如此,日本工藝廠商只是迎合客戶喜好的風格,擬真與否不是重點。
這區域還有展出其他柿右衛門的瓷器,溫莎城堡、漢普頓宮也有相關藏品,算是當時熱門的亞洲文物。日本自17世紀開始鎖國後,只有荷蘭人可以進行貿易,所以這些展品當時是由荷屬東印度公司進口至歐洲的。
- 展廳:93(Level 5)
- 官網介紹
參觀資訊
- 地址:Great Russell St, London WC1B 3DG英國(Google Maps位置圖)
- 周遭地鐵站:托定咸宮路(Tottenham Court Road)、羅素廣場(Russell Square,最近)、霍爾本站(Holborn),步行時間都在10分鐘內
- 開放時間:10:00-17:00,週五開放到20:30,完整的開放時刻請以官網為準
- 票價:免費進入,但建議於官網預約時間
- 官網
- 相關導覽:大英博物館2小時導覽
注意事項
- 建議至少安排1.5小時,這樣可以看完APP推薦的十大展品,可以的話至少安排3小時。我去了兩次,合計待了約3.5小時
- 務必要下載官方APP(查看詳情)
- APP免費,但完整的內容可能要付費,博物館可以免費參觀,就將APP費用當成門票吧,反正很便宜
- 務必要在飯店下載APP導覽內容,博物館內可能收不到訊號,如果也沒將導覽下載到APP就無法聽取導覽
- 參觀時務必攜帶行動電源與耳機,因為你需要使用自己的手機聽取導覽
- APP內容超級豐富,建議可以多花時間研究,搭配裡面的地圖來安排參觀路線
- 懶人走法是根據APP裡面推薦的十大展品來安排參觀,約需1小時
- 進博物館要通過安檢,入內之後可以寄放行李,但價錢依重量而異,我覺得蠻貴的
- 吃飽再進去,雖然裡面有咖啡廳跟餐廳,但人頗多,餐廳有時會因人太多而暫時無法進入
- 務必要先預約時間(預約入口網頁,非強制),確保你可以在想要的時間入內、降低等待或無法入內的風險
- 週五夜間開放時可能無法參觀所有展廳,但還是可以參觀重點展品
樓層介紹
大英博物館的路線其實不複雜,只是第一次到訪會有點混亂,這邊會先簡單說明位置概要,再分享Level 0 & 1、Level 3的重點區域。Level 4 & 5的文物主題是日本與中國,並不是我的參觀重點,就不多加介紹了。
簡要說明
- 展館地圖,APP上也有地圖
- 主要樓層是Level 0(大型展品為主)跟Level 3(中小型展品)
- 由入口進去後,直走會先到紀念品區 / 咖啡廳區再一路到Level -1,那樓層附近有主要樓梯-North Stairs
- 兩大樓梯
- North Stairs:離主要入口比較遠,但可以到所有樓層,會對應到Level 3的埃及展區
- South Stairs:離主要入口比較近,但只能到Level 3,會對應到那邊的歐洲展區
- 還有其他樓梯,但我強烈建議用這兩個就好,以免亂走而迷路
Level 0 & 1
- 設施
- 1:北樓梯
- 2:南樓梯
- 3:入口與衣帽間
- 南樓梯上面那一大塊灰色區域是大中庭
- 展覽區域
- A:摩艾人像、雙頭蛇馬賽克、鍍金青銅度母像所在區域
- B:大型埃及、希臘、羅馬、小亞細亞、西亞展品所在區域,小展間超多,要留意通道位置,超容易迷路
- 建議路線:
- 由B逛到A,再由北樓梯(1)上到3樓
- 由展間24直走就會到Level 1的展間33,北樓梯在那邊,雖說是Level 1,其實只是一小段階梯,不是真的要走一層樓
Level 3
- 設施
- 1:北樓梯
- 2:南樓梯
- 中間地帶(地圖標示:35)是餐廳
- 展覽區域
- A:埃及、埃及、小亞細亞、西亞展品所在處
- 木乃伊就是在這區,大多是位於展間62、63,也是大英博物館參觀品質最糟糕的地方
- 要由展間52或59往南走才可以到兩側展間,56往南只能到餐廳、無法到同層的其他展間
- B:歐洲展品大多在這邊,53-41間的展間有歐洲、希臘、羅馬的展品,但歐洲重要展品在B區
- A:埃及、埃及、小亞細亞、西亞展品所在處
- 建議路線:由北樓梯(1)到這一層之後,先看A區域的重點展品再經由最右側通道去B區
參觀動線(1小時)
如果…你真的沒啥時間,請參考上面的樓層圖然後依此順序參觀,可以看到最精華的文物,這些展廳也是重點展廳(最人滿為患的地方),走完約需1小時(假設你第一次到訪)。這路線也會經過許多必看展品,以下只是列出最重要的文物,若有多餘時間,不妨探索一下Level 3中的B區:歐洲文物。
順序 | 樓層 | 展廳 | 重點文物 |
---|---|---|---|
1 | 0 | 4 | 羅塞塔石碑 |
2 | 0 | 10 | 亞迅巴尼拔獵獅圖 |
3 | 0 | 18 | 帕德嫩神廟 |
4 | 0 | 24 | 摩艾人石像 |
5 | 3 | 63 | 凱特貝特木乃伊 |
心得
雖然我比較偏好美術館,但大英博物館是我覺得此生必訪的博物館之一,其他幾個是羅浮宮、荷蘭國家博物館、德勒斯登的歷代大師畫廊與老綠穹珍寶館等等。想要有畢生難忘的大英博物館之旅,事前準備與個人偏好非常重要,如過去很少參觀博物館且時間不多,請優先走完APP推薦的十大文物。
我還有一個小建議: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中國文物,因為故宮的珍寶與大英博物館相比絕對不會遜色,將重點花在亞洲少見的典藏吧!
結束前分享一些倫敦旅遊的實用連結或文章,有需要的自行參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