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布蘭登堡門西北方的德國國會大廈(Reichstag)是柏林非常具代表性的景點,它的近代史象徵了德國民主發展的步履蹣跚以及納粹的無法無天。最原始的建築於1894年起做為國會開會場所,直到1933年發生國會大廈縱火案之後廢棄;1990年德國統一之後,直到1999年才完成整修、再次作為德國國會議場。
如要進入內部參觀須先預約導覽,時間一到通過安檢才能到圓頂。國會大廈的圓頂導覽是非常熱門的行程、建議提早安排,附近有布蘭登堡門、蒂爾加藤公園、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園區,可以安排成柏林一日遊。本文目錄:
參觀資訊最後更新時間:2023 / 4 / 8
德國國會大廈歷史簡介:
在德意志帝國時期就有國會大廈了,當時也是有圓頂,第一次使用時間是1894年,供德意志帝國議會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威瑪共和國在這邊召開共和國議會,然後到了1933 / 2 / 27 – 28發生讓人髮指的國會大廈縱火案(Der Reichstagsbrand)。
這場縱火案是由荷蘭籍共產黨員馬里努斯.范.德.盧貝犯下,據稱是被德國共產黨指使,巧的是….當時希特勒正因為納粹在國會席次不足、無法通過讓他大幅擴權的法案而苦惱。
結果….在國會改選前竟然發生這件事,想當然爾….德國共產黨成了眾矢之的,不僅席次大減,選後還被希特勒整肅,而納粹也利用優勢席次通過法案、讓希特勒可繞過國會為所欲為,逐漸邁向獨裁之路,《Hitler’s Circle of Evil》第三集有介紹事件始末。國會大廈燒毀之後,德國國會改在Kroll Opera House召開。
簡而言之,納粹跟希特勒正是德國國會大廈縱火案的最大受益者(是否為背後藏鏡人則眾說紛紜),而希特勒的主要政敵 – 共產黨從此一厥不振。希特勒在慕尼黑政變失敗時曾反思不能靠軍隊奪權,利用政治跟選舉更容易成功,最後德國的發展竟也遂其所願,慢慢的、逐漸的….將德國跟歐洲推入地獄深淵。
縱火案發生後,國會大廈一直沒有重建,二戰之後東德政府在博物館島附近的市民宮開會,西德政府則將首都遷到伯恩,國會大廈形同僅剩一口氣的廢墟,甚至戰後幾年西柏林的人民還在附近(其實就是蒂爾加藤公園)種植馬鈴薯等作物維生。
1991年時德國決定將政府跟議會遷回柏林,國會大廈成了聯邦議會會址,展開重建規劃與工程,於1999年完工,建築師是英國人諾曼.福斯特(Norman Robert Foster),於1995年時還曾被銀色布幕包的密不通風,稱為「包紮國會大廈」。
德國國會大廈圓頂導覽之旅:
完成重建後的德國國會大廈也是非常受歡迎的柏林景點,入內參觀採預約制,雖然免費,但一定要預約,而且當天要攜帶護照查驗身分。參觀的重點就是屋頂跟玻璃圓頂。
完成預約之後,要根據上面登載的時間報到,通過安檢之後跟隨導覽人員進入內部、搭乘電梯到頂樓,領取語音導覽機(有中文)後可先由頂樓欣賞一覽無遺周遭景致,再進到圓頂。
進入之後可先沿著步道拾級而上,導覽機會自動撥放,而且只有在步道那邊才有作用喔。當然圓頂內還有內容豐富的介紹,大體就是介紹德國國會大廈的發展,著重在兩德統一之後的民主、統一進程與國會大廈扮演的腳色。
既然是國會大廈,當然少不了重大政治事件,例如1919年時在這邊發生的對凡爾賽條約的示威、1990年十月時在這邊慶祝兩德統一。
在國會大廈完工後,也有不少名人造訪並發表演說,例如戈巴契夫、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德國籍教宗本篤十六世。
沿著平坦的步道可以登上圓頂高處,沿途的語音導覽內容主要是周遭的建築跟相關背景,還有國會大廈設計理念。別忘了看看底部,隔著玻璃可以看到裡面國會開議的情況,這也是國會大廈在1990年代改建時最主要的概念:人民在國家之上,國會應以人民為主。
平心而論,想探索國會大廈的發展史還是認真看底層的文字導覽比較實際,裡面的參觀時間約0.5 – 1小時,端看多認真吸收導覽跟文字內容。結束之後搭乘上來的電梯就可回到入口,記得在電梯附近歸還導覽機。
德國國會大廈參觀資訊:
- 地址:Platz der Republik 1, 11011 Berlin, 德國(Google Map位置圖),最近的地鐵站是S1 / 2的Brandenburger Tor(布蘭登堡門,出來就是布蘭登堡門前的巴黎廣場,步行到國會大廈約7 – 8分鐘)
- 圓頂參觀時間:08:00 – 24:00,最後進入時間是21:45,12 / 24整天跟12 / 31的16:00後不開放參觀,其餘日期如果天氣許可且沒舉辦特別活動,都可預約參觀
- 線上預約網址:請點這個網址,一定要先預約才可參觀國會大廈內部,預約時要填寫正確的英文全名跟生日,當天要攜帶護照核對身分
- 其他預約方式:國會大廈外面有棟透明玻璃的禮品店,旁邊的白色建築可讓你預約國會大廈參觀。通常線上預約很難有近兩三天的名額,這時可直接到那個建築內預約看看,蠻有機會有位置,預約成功後會拿到確認信,憑信上說明準時進入參觀
德國國會大廈周遭景點:
德國國會大廈位於蒂爾加藤花園的東北側,南邊緊鄰蒂爾加藤公園與布蘭登堡門,而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則在布蘭登堡門南側,這幾個景點很適合安排為柏林一日遊,參考遊記:
布蘭登堡門:
柏林必去景點布蘭登堡門德國最知名的地標之一,目前的建築是根據1791年修建好的城門修復的,建築樣式是新古典主義,有跟雅典衛城城門致敬之意。布蘭登堡門一開始是腓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 II)為了紀念七年戰爭的勝利而興建,在1806年拿破崙鐵蹄在歐洲所向無敵時城門上的勝利女神被他搬到巴黎,不過…旋即在1814年拿破崙戰敗時重歸柏林。
布蘭登堡門原本就有勝利女神馬車(Quadriga),女神手持的鐵十字勳章(Eisernes Kreuz)是勝利女神回歸柏林時加上去的,而這勳章正是為了感謝對抗拿破崙的軍人而設計的。
基本上,在這邊就是拍拍這個德國地標,旁邊有個博物館但我沒去過,總之不用花太久的時間。上午順光、下午逆光,所以…傍晚也可來這邊拍夕陽,但遊客整天絡繹不絕,其實不好拍。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園區:
位於布蘭登堡門南邊的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於2004年完工,主要設計師是美國建築師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地面是共2711塊混泥土建物,形塑出無言、冰冷的水泥叢林,彷彿在訴說二次大戰時源源不絕的大屠殺悲劇,但重點其實是地下層遊客中心的導覽內容。
如果不進入遊客中心參觀、只在外面拍拍照,約需半小時,但我非常推薦到裡面看看展覽內容。這個柏林景點的歷史意義深遠,可以進一步理解德國二戰時的醜陋,這畢竟是一段不可抹煞的歷史。
蒂爾加藤公園:
位於布蘭登堡門西邊的蒂爾加藤公園是柏林市區非常熱門的公園,時常可見遊客跟居民漫步其中,整體造景偏向英式的公園,不像法式庭園那般重視對稱與幾何的園藝規劃。
除了是德國第三大、柏林第二大市內公園,公園周遭也有不少重要柏林景點,東側盡頭是布蘭登堡門,國會大廈在東北方,東南方則是波茲坦廣場,西南方是柏林動物園跟威廉皇帝紀念教堂,貫穿公園的是六月十七日大道(紀念1953 / 6 / 17東德民眾對政府的抗爭),大道中間我超推的柏林景點:勝利紀念柱,紀念1864年普丹戰爭的大捷。
心得:
雖然不能隨心所欲地參觀、得先預約,而且太晚預約還可能向隅,德國國會大廈還是我非常推薦的柏林景點,除了地理位置優越、可跟以上介紹的周遭景點搭配,它也是近代德國歷史的縮影,象徵了德國民主的濫觴、納粹的無法無天、德國的統一,能蘊含如此多的象徵唯它而已。如果想更深入了解這棟德國代表性建築,可以參考《Hitler’s Circle of Evil》第三集以及《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最後一章:德國的重生,參加可以進入國會大廈的導覽也是不錯的選擇(報名連結)。
結束前分享一些柏林旅遊的實用連結或文章,有需要的自行參考吧!
- 規劃攻略:柏林自由行攻略|柏林交通攻略|柏林博物館攻略|柏林住宿心得
- 多日遊行程:柏林 + 慕尼黑10天|柏林 + 德勒斯登 + 布拉格13天
- 歐洲網卡:荷蘭KPN-6GB / 28天 / 4G速度 / 可分享
- 住宿選擇:柏林飯店清單|Motel One Berlin-Alexanderplatz|LINDEMANN’S
更多柏林推薦遊記:
- 【柏林博物館攻略】佩加蒙博物館、畫廊、德意志歷史博物館與無憂宮等七大博物館巡禮
- 【柏林市區】布蘭登堡門、德國國會大廈、御林廣場與博物館島一日遊
- 【柏林市區】博物館島巡禮 – 佩加蒙博物館、舊國家美術館、柏林大教堂
- 【柏林市區】佩加蒙博物館巡禮 – 伊斯塔爾門、米利都市場大門、阿勒波之屋
- 【柏林市區】柏林大教堂登頂與斯普雷河遊船半日遊
- 【柏林市區】舊國家美術館、德意志歷史博物館、新崗哨漫遊
- 【柏林市區】波茲坦廣場漫遊與柏林畫廊林布蘭、維梅爾名畫巡禮
- 【柏林市區】東邊畫廊、哈雪克市場 / 庭院、亞歷山大廣場與柏林電視塔漫遊
- 【柏林市區】西柏林威廉皇帝紀念教堂、選帝侯大道、柏林動物園與德意志抵抗紀念中心半日遊
- 【柏林市區】柏林動物園園區與參觀資訊簡介、推薦書籍
- 【柏林市區】柏林最大宮殿 – 夏洛登堡宮半日遊與交通攻略
- 【柏林市區】恐怖地形圖納粹惡行展覽、柏林納粹景點 & 查理檢查哨
- 【波茲坦】無憂宮宮殿與中國人之屋參觀、購票與交通資訊
- 【奧拉寧堡】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巡禮與柏林納粹景點簡介